进入4月,各地陆续复工复产,高平市原村乡凤翅山上董峰村的村民们,也赶着时节忙碌地播种黄芩。“黄芩根可入药,茎叶可制茶,高平黄芩茶源于‘神农尝百草’,这里做黄芩茶已有成百成千年历史啦!”张永新忙碌中也不忘推介自家的药茶,“黄芩茶已经被列入山西药茶系列,有了这个品牌航母,下一步,我们的黄芩茶可是要扬帆出海喽!”
一波三折的创业路
上董峰村位于高平西部林区,气候土壤条件独特,山林资源丰富,仅野生中药材就有76种,尤以黄芩居多。张永新祖上就有黄芩制茶手艺,年轻时他曾经下过煤矿、当过保安,2008年他和妻子乔红梅2008年筹资承包了100亩荒地引种黄芩,由于不懂技术,成活率不高。第二年他们引进优质种苗,邀请专家指导技术,才逐步解决黄芩种植的问题。传统方式制成的茶条外形参差不齐,茶汤的色泽、口感也不被消费者看好,张永新多次到南方学习改进,“土洋结合”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制茶工序,做出的黄芩茶汤色金黄明亮,口感爽滑,独具特色。
“过去茶文化是南方的天下,北方的黄芩茶很难打开市场。”忆及初期黄芩茶推广的艰难,乔红梅不无感慨道,“特别是黄芩茶作为药茶,很难被市场接受,我们就一家一家送,请大家品鉴。”张永新还经常参加各类展销会、茶叶博览会,扩大产品知名度。经过8年多的市场营销,如今黄芩茶在太原、郑州、北京、内蒙古等地有了稳定的市场,也通过多个电子商务平台拓展了销售渠道,黄芩茶逐渐作为“山西特产”被大众接受。
以茶兴业的新尝试
打开市场后,张永新谋划了发展药茶产业让村民增收的路子。在他的带动下,昔日挥锄弄锹的“庄稼汉”转身成为采茶炒青的“手艺人”。每年5至10月,该村和附近村民就到黄芩种植基地采摘、筛选。“每天能挣百余元。”一位60多岁的村民说,“我这一把年纪,出去打工也没人要,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钱,不仅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张永新说。他的公司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超过20万,季节性用工需要劳动力60来人,可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来人,人均增收1万多元,黄芩茶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茶。
根据测算,腾达源公司每年产出成品茶1万余公斤,张永新说:“如果能将再扩大产能,每年就需要300多名工人,那样就能为更多的村民增收,走共同富裕的路。”
融合发展的大梦想
凤翅山山环水绕,七庄河林泉秀美,是绝佳的避暑纳凉地。每年七八月间,上董峰村漫山遍野的黄芩开出连片的紫花,被誉为高平的 “薰衣草庄园”。结合资源禀赋,张永新探索了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他收集了与茶文化有关的民俗藏品,开辟了黄芩茶历史文化展室。游客到黄芩生产基地,可以欣赏紫色花海,可以体验采茶炒茶,制作属于自己的药茶,还能在基地避暑养生。目前正在筹建黄芩茶体验中心、农家乐及民宿等配套设施,谋划着做强做大黄芩茶,让药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近年来,药茶的保健养生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茶的种类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扩充。黄芩花富含花青素,抗氧化效果良好。黄芩茶还有清热解毒、降脂、降压、消积等功效,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3月20日,山西药茶发布会在太原举行,提出要把山西药茶打造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系,黄芩茶名列其中。谈及发扬光大高平神农药茶文化,张永新说:“我们计划发展黄芩种植2000亩,改扩建生产厂房,申请黄芩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做精做细黄芩茶产业,将我们高平的神农药茶文化传承下去,打造黄芩茶第一品牌!”
本文:高平:传承神农药茶文化 打造黄芩茶地方珍品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ews/27345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记者走江淮:线上游茶乡 线下享茶趣
下一篇:凌云:农网改造助茶叶产业发展
标签:高平:传承神农药茶文化 打造黄芩茶地方珍品
波尔多,作为恪守传承且拥有悠长历史与深厚底蕴的葡萄酒产区,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这里也是世界领先的葡萄酒研究中心,是行业精英葡萄酒探索之旅的必修课题。作为波尔多葡萄酒行业...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