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修改,原题《名优茶:机采成本仅为手采的二十分之一》。)
6月8日讯:浙江拥有280多万亩茶园,其中名优茶虽然产量上仅占全省茶叶的四成多,产值占比却近九成。但近年来,名优茶采摘已不仅是成本高的问题,更是根本无工可请,愈演愈烈的“采茶工荒”成了浙江茶产业发展的心头之患。为破解这一瓶颈,浙江近年来力推名优茶采茶机械化,欲通过“机器换人”加速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浙江,机械化采茶早已成为大宗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可降低近六成的采茶成本,但由于名优茶对茶叶品质要求较高,以往的机采模式对名优茶并不适用,只得另辟蹊径。
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与中国农科院茶科所牵头成立“优质绿茶机械采摘技术攻关协作组”,成员包括科研、推广、机械、生产等单位,全面展开研究和试点。2012年,为了加快进度,浙江启动实施“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优质绿茶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的应用和示范。
平水日铸茶产于绍兴柯桥,自宋朝以来就被列为贡品,名优茶机采试点就由此开始。八年多以来成效初显,如今当地生产该种茶的12家茶企中,有10家已开始用机采,总产量中机采比例已达四成,成本仅为手工采摘的二十分之一。
“关键还是前期树冠的培养,以及与之同步的茶园肥培管理。”柯桥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金银永告诉记者,原先平水日铸茶的土种形状不一,出芽时间、长短差异较大,而且品种杂乱,要实行机采十分困难。
他们首先进行品种良种化,选用生长旺盛、分枝密度大的无性系良种,以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在管理过程中增加肥料,将原先每亩100公斤菜籽饼的施用量提高一倍,目的都是让出芽更加整齐。从开始改良到投产,整个过程需四到五年,期间成本较高,平均为8000元/亩。
金银永说,即使这样,春茶采摘季的前半个月,仍需手工采摘,因为必须等茶树树冠面上七成以上为一芽三叶鲜叶,且芽叶平均高度约达6厘米,才可进行机械化采摘,所用机械则与普通机采器无异。
采下鲜叶后,柯桥有两种做法进行分拣:一种为干茶分级机,另一种为鲜叶分级机。前者利用色选机,对干茶进行分拣,主要是将茶梗、黄叶、碎末等分离,剩余的则统一包装,因成本较低,多受企业欢迎;后者则先将鲜叶经分级机分为一芽一叶、二叶和单芽,一芽三叶及以上和碎片三个级别,再进行后续加工,目前发展势头较猛。较手采的平水日铸茶而言,机采茶价格仅为其一半,且因机采茶叶形较大,味道比手采茶略为浓厚。
在汤色、香气、滋味等主观评价上,机采的名优茶与手采的相差不大,但外形上仍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机采对茶园要求严格,前期改良需投入较大资金,也让许多茶企望而却步。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茶桑科负责人陆德彪告诉记者:“名优茶的机采之路要顺畅,除了相关技术的攻关与推广,还需饮茶观念的更新换代。”近年来,为了引导茶企和消费者不要过多关注茶叶外观,浙江在对名优茶进行品质感官评价时,已逐渐弱化外形感官这一项目的比分。
目前,按照树冠培育、机采鲜叶分级、毛茶精制、示范基地建设等不同内容,浙江正进行各有侧重的技术与设备攻关以及成果转化与推广。根据计划,到2017年底,浙江将在各产茶地市至少建立5个名优茶机采机制示范点,机采面积达到6.5万亩,待试点示范成熟后,再向各地推广。
本文:浙江力推名优茶采茶机械化加速茶产业转型升级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news/9954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松阳"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成功入选国家级
下一篇:磐安荣膺茶文化旅游示范县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13日闭幕
标签:浙江力推名优茶采茶机械化加速茶产业转型升级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