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这三句话其实说的是同一个地方 思茅。
思茅地处滇南西部,植被丰茂,山清水秀,世代生活在这青山绿水中的253万各族人民,他们勤劳智慧,纯朴善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民风民俗,也创造了丰富浩瀚的物质财富,中国普洱茶就是众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思茅普洱茶以其独有的云南大叶茶为原料,思茅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工艺和显著的保健效果扬名于世,享誉国内外。今年的4月27日至30日,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交易会于此举行,记者亲临现场,充分领略了茶叶之乡厚重的茶文化,普洱名茶浓浓的文化韵味至今仍回味无穷……
云南是茶树的发源地。云南聚集的26个民族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酷爱着、品饮着云南的茶。云南人家中那永不熄灭的火塘边、驿道马帮歇脚的篝火旁、山涧清澈的清泉畔,无不飘荡着云南特有的茶香。在思茅,茶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饮品,长期与茶共生共荣的思茅人赋予了茶太多的文化内涵。
找准地域定位
思茅在哪里?以前,这是每个出门在外的思茅人经常遇到的提问,特别是到了省外,这个问题更是经常遇到。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最多的一个版本是“在西双版纳的旁边”,这样的回答尽管通俗易懂,但总是有些尴尬。城市定位的模糊,曾让思茅人倍感焦虑,“边城、绿海明珠、林中之城”等称号都曾提出过,然而,这些或空泛,或平淡的提法并没使思茅出名。
可是,到了2003年5月,凭着良好的自然资源、悠久的普洱茶历史、发展迅速的茶产业,中国茶叶界的权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把思茅命名为“中国茶城”。这是继铁观音的产地福建安溪被命名为“中国茶都”后,全国第二个定位于以茶叶、茶文化发展为主题的城市。“中国茶城”的命名,让思茅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希望,思茅也因此而成为了茶文化的圣地。
现在,无论是从哪一个路口进入思茅市区,入城路口的以“中国茶城”为主题的巨大宣传牌都非常引人注目。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浓浓的茶文化,就连大街小巷的街道名都以中国名茶命名,随处可见的茶室茶楼,无不飘着一股浓浓的茶香。难怪思茅人说:“以茶兴茶,茶兴则城兴,城荣则茶旺。”
孔明与“思茅”
在思茅城中心有一座雕塑格外显眼,雕塑说的是孔明兴茶的故事。据史书载,思茅大规模种植茶叶是从汉代开始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给云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思茅及滇南各民族中就广泛流传着孔明兴茶,引导农民利用乡土资源发展茶产业的故事。
传说孔明一路征战南蛮(今思茅及周边地区),恩威并举,深得民心。孔明见到思茅绚丽的自然风光,神奇独特的民风民俗后,不禁想到家乡隆中的美丽山水和茅庐,于是在这里留下了“思茅”一名。由于气候湿热、水土不服以及长途征战的疲劳,孔明及大批官兵染病不起,当地少数民族煮茶为药,让患病官兵得以康复。班师回朝前,孔明谢绝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敬献的珍禽异兽及各种宝物,只要了能治瘴气之病、消除疲劳的茶叶,并嘱咐各族人民多种这种可以救命的植物。
回到成都后,孔明及官兵们以茶为药,以茶为饮,逐步带动了茶叶的消费,促进了南蛮茶叶的大规模生产。如今,思茅各族人民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孔明的诞辰,都要举办祭祀盛会,开展品茶赏月、放孔明灯、演奏洞经音乐等活动,以追思孔明兴茶的功绩。
万人祭茶祖
思茅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祭祀茶王树,缅怀祖先识茶、种茶、利用茶的功绩,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