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茶文化也就是客家人文化,大埔盛产名茶,自然有饮茶习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物品。人们称茶为"茶米",还有"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的确,古往今来,饮茶已进入大埔的婚丧喜庆等礼仪中,如婚礼中有一道"敬茶"的大礼,也是很讲究的;大埔人自古就有好客风气,客来敬茶,以茶联谊,以茶代酒屡见不鲜,不论那方亲友来访,总是以先请人饮茶为上礼,真可谓到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程度;在传统节日中也有饮茶的习俗,如每年中秋节晚上,皓月东升,家家户户在门前摆上香茶、月饼、果品之类叫"接月华",拜完之后,大家围坐在桌前饮茶、吃月饼等赏月,合家同乐。
大埔人饮茶,讲究一个"品"字,尤其对品工夫茶作为注重茶艺、领略品茶情韵的一种生活艺术。在品茶中讲究六境,即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如品工夫茶工序就有高冲、刮沫、淋盖、汤罐、热杯、澄清、滤歹、低斟这八道。品茶讲究独特的礼节,如主人斟茶时要用双手,即一手提壶,一手按壶盖表示恭敬,还要壶嘴对准客人,表示有礼貌,切忌背手斟茶,斟茶时也不能把茶斟得过满,常言道:"七分茶八分酒",过满则被认为欺客;主人续斟时,客人还兴用中指轻点桌面表示谢意等。而品茶者"看色闻香徐啜味,审韵别种品次第"是茶师总结出来的两句名言。按一般经验谈,叫做"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辩".品茶要有工夫,才能使味觉、嗅觉、视觉都得都得到美的享受,领略到品茗的神韵。不过一般贫苦农民以乾芭乐叶泡共茶饮也不少。
品茶还讲究茶具。好茶须用好的茶具泡饮,这与"鲜花需要绿叶扶持"有同样的道理。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发生直接影响。故自古到今,人们对茶具的制造和应用,极为重视。如工夫茶的茶具就有茶壹、茶杯、茶盘、茶洗、茶垫、水钵、炭灶、砂铫、羽扇等九种。大埔生产的茶具品种极为丰富,其中以陶瓷制作的茶具为主。如高陂生产的白玉令茶具,玲珑剔透,轻巧秀丽,被誉为"广东陶瓷之花".大麻等地生产的紫砂壹茶具,外形小巧,淳朴古雅,泡茶不走味,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加光润雅致,泡出来的茶汤出越加醇郁芳馨、既是实用品、又是观赏品,兼有收藏价值。
茶室、茶馆是老百姓进行饮茶品茗和精神交流的好场所。建国后,商业供销部门在县城、乡镇设有茶室,颇具有地方色彩,成为赴圩群众、亲友、旅游者聚会坐谈或商价谈生意经的好去处,客来随意落座,泡茶外加茶点,边饮边谈,不无悠然自得,深受茶客欢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县城梅河宾馆等到餐厅茶室设早茶,茶客盈门,饮早茶吃早点,已成饮茶新习俗。
本文:大埔客家茶文化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yi/1888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大埔客家茶文化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