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速转|不再一刀切!冷链检出阳性后,有望再处理后使用!
因此冷链货主一旦听到“阳性”结果,就像晴天霹雳!欲哭无泪!
但是现在,这种逢阳必“灭”的局面有望改观!
据优顶特研究院了解,天津近期试点新政:不再“一刀切”对待阳性货物,而是进行风险判断,若为低风险,则可以申请到指定场所进行消杀处理,之后若复检核酸阴性,则可放行!

天津新政要点:
一、区分货物、内包装、外包装:如果是货物内包装或者货物本身检出阳性,则必须处置、不得使用。如果只是货物外包装阳性,并且CT值比较高,说明是低风险,则可以进行消杀处理。
二、办理流程:
(一)批准。滨海新区相关机构收到申请后,如果判定可行,则给指定的消杀冷库发送信息。
(二)预约。冷库接到信息以后,货主向冷库预约时间后,在有关部门的押运下转运货物至该消杀冷库。
(三)消杀。对货物进行消杀。
(四)静置。货物放入另外的集装箱(原集装箱回空)静置10天左右。
(五)重新检测核酸。
(六)判定、放行。由第三方机构判定合格的,允许货物放行。
概括起来就是:外包装、弱阳性、低风险、再消杀、再检测、再判定——不妨简称为“外弱低,加三再”。
(如需了解有关详细信息,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在后台留言。)
【优顶特快评】
天津新政是冷链疫情防控的一件大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破除阳性“一刀切”,给天津点赞!从以往情况来看,如果冷链检出阳性,岂止货物本身要被销毁,跟货物哪怕沾上一点关系的人、物、环境,都要消杀封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种背景下,检出阳性的货物,人人避之不及,谁还敢区分低风险高风险、做消杀处理放行?但是现在天津不再“一刀切”了!
二、冷链防疫,更加科学。两年来,冷链一直处于风尖浪口。一方面,存在传播病毒风险;另一方面,这种风险很低。但到底有多低、如何避免,一直是个未知数。所以一些地方使出“洪荒之力”对付冷链。但是,这种不计成本、不讲科学的“一刀切”做法是不可持续的。中央提出的“科学精准防控”,给了冷链防控总的遵循。

三、物传人风险明显低于人传人。我们注意到:近期疫情较为严峻的上海、吉林等地,反而没有“冷链存在风险”的报道;倒是一些疫情很轻的内陆地区反复强调冷链的风险。物传人、人传人,风险谁高谁低,不言而喻。
四、冷链也是抗疫民生物资,也需要保供。别忘了,被一些地方视为“洪水猛兽”的冷链产品,同时也是百姓餐桌的必需品。进口肉类、水产品肩负着保障国内供应的重大使命,是绝对不能断供的。上海曝出的“问题猪肉”事件,猪肉变质很可能就是冷链“断链”造成的。一手抓防疫,一手还得抓保供。
五、非常期待各地推出类似新政,不再对阳性“一刀切”。经过一段时间,如果天津做法切实可行,那就可以在全国推广。我们非常期待。
六、冷链防疫的不断优化,将成为抗疫、发展双成功的“先锋队”。冷链是防疫的重点领域、主战场。如果在冷链防疫领域能很好地落实科学精准防疫,找好风险控制与成本控制、防疫与发展的平衡点,那么冷链防疫就会为其他领域积累丰富的经验。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