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品评词汇宝典(进阶篇)
通过《普洱茶品评词汇宝典(入门篇)》的练习之后,如果能做到把那些直接、具体、容易理解的品评词汇用语牢记心头,随口而出,那么,一般的街边茶店已经不在话下了。接下来便要更进一步,去实现横扫茶叶批发市场的宏伟目标,修炼一些稍微抽象费脑的形容茶的词汇,这是必经的过程,这就是进入进阶篇了。 在品鉴普洱茶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难以理解意会的形容词汇,似乎与所品之茶毫不相干,却发、“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后,又迅速消退,转成回甘迅速; 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后,消退的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了了下来,同时还扯掉干茎上一小面积的树皮,使茶树留下一个伤口,类似马蹄的形状俗称“马蹄脚”。不论是从保护茶树的角度出发,或者为了保证茶叶品质的最终目的,都应当杜绝茶叶中出现马蹄脚。 步骤。醒茶方式一般分两种:1、干醒: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时期,茶陷入了“沉睡”之中,若立刻喝,难免会有沉闷之感,甚至夹杂有各种异味。如果是散茶,那么就敞放在空气中;如果是紧压茶,还需要继续分解为小块;如果是饼茶,需要尽可能保持条索完整。老茶也许已经很松,条索完整保存的机会较大,通常已经用不着去撬茶,简单拨动下,就散开了。2、湿醒:即第一泡茶汤不喝,先用于浸润和预热,又称之洗茶或润茶,使后几泡茶汤口感更高手都会较为注重喉韵特色,因此喉韵特色也被作为评价茶叶品质优劣与否的要素之一。而不同茶叶带给品饮者的喉韵感受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喉韵感受,又可将喉韵分为:甘甜的喉韵,清凉的喉韵,润滑的喉韵,阻滞的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韵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韵引起共鸣、领会,激起思古之幽山野的气息,自然、野性还带着一点与共生圈万物完美的混杂气息。我们说一款茶叶有山野气韵,除了指这款茶的原料生长环境原始生态,还在于我们在这茶的加工工艺上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的本身气息。 ”、“茶气强劲”、“茶气不足”的茶评,那么茶气到底是什么?从物理学上说:茶气是茶叶能量释放的表现。茶气对大多数品茗者来说,还是非常含糊的。如有人说“这道茶的气很强”,大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茶香很强;二是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舍的成分很足,茶汤的口感很酽;四是指茶叶中成分很重,茶汤苦、涩味很强:五是,只有极少数品茗者,能从身体上的一些外在表现感受到茶气对自身感官、身体的影响、体验和冲击。每个人体质的不同,每个人对茶气的敏感度也因人而异。茶气的作用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应及呈现方式。有茶友对茶气的形容:“品后会脸颊发热,后背发热、出汗,后背感觉气往上冲,后脑头皮发麻,手臂及手掌、,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是只有普洱茶所独有的了!”有人认为这是生活阅历丰富之人借喝茶来感慨人生,也有人认为无味就是没有味道,这这是故弄玄虚。其实,如果对一个不爱喝茶且茶喝的少,再好的茶拿来也不一定品的出其中真味,这是不知其味;如果对一个嗜茶如命经历丰富的老者,即使是喝一杯水,他们也能感慨人生,喝出有味的境界。“无味之味”的提法,更多的是对一款难得之茶的尊敬、赞赏和感叹,这“味”,不仅仅是茶的滋味,更多的是生活的滋味,岁月的韵味。 《进阶篇》的这些抽象而且费脑的词汇还有很多,其实没必要全部罗列,掌握这些已经足够,面对一般的茶店老板绰绰有余,因为您只要记熟练精,说得精妙玄乎,而且能用直白的语言解释清楚明白,足以横扫大部分茶叶批发市场了! -责任编辑:茶小仙?
标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