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立枯病发生原因的分析与防治对策
时间:2021-11-10 08:07:03来源:food栏目:茶百科 阅读:
茶树患茶立枯病的概率非常高,危害大,要分析出并做好防治的对策。自20世纪60年代起,茶立枯病在扦插苗圃和新茶园中普遍发生,成为新茶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自1979年起连续4年进行茶立枯病的研究。该病症状在茶树定植后3~5年内出现,病株在二茶至三茶期萌发晚,成叶黄化病脱落,出现茶梢干枯。病株地上部表现健全,细根褐变,木质化根的表皮黑褐色,中心部褐变,后期可以影响茶树地上部,引起枯死,发病初期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受影响。品种间立枯病发病程度差异很大,薮北、谷绿和仓泽鞥品种发病严重,奥武藏、丰绿和富士绿品种发生轻,狭山绿、唐红、Z-1品种发病程度中等。抗病性强的品种木质化的根多,土层深处的根系发达。发病原因和土壤湿害有关,由于土壤中水溶性锰含量高、铁和水溶性铝含量低以及有机质含量低引起细根呼吸活性低下,出现立枯病症状。
因此立枯病的病因是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不良所致。防治对策以土壤改良和排水为主,在有机质含量低的茶园增施有机肥,对土壤中铁和水溶性铝含量低的茶园应进行调整,多发地区选用发病轻的品种。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下一篇:泡完茶的茶渣还有其它别的用处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