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岩茶产于江西省宁都县小布镇境内环境幽雅的岩背脑群山之中,小布岩茶始种于1969年。
茶区位于于山山脉钩刀嘴峰的半山腰,海拔800余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1721毫米,相对湿度80—90%,年雾日数110天以上。无霜期260天,年均日照时数1300—1350小时,土壤为冲积的酸性紫色壤土,土层深厚,PH值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丰富。
通常于3月上旬(惊蛰前后)开采,其主产品贡品级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3.0—3.5厘米。鲜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理条、摊凉、提毫、烘焙等八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似弯眉显毫,条索秀丽锋苗;内质嫩香持久,且伴自然花清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经久耐泡而弛名。[1]
小布岩茶以其鲜叶原料鲜嫩,芽叶肥壮,制工精巧,造形美观,内质优良,经久耐泡而闻名。特制高档次小布岩茶,外形弯曲如细眉,白毫显露,锋苗秀丽;内质嫩香持久,伴有兰花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净;滋味醇厚鲜爽,饮后回甘留芳。冲泡三四次滋味尚浓,香气犹存。这种良好的品质,固然是精细的加工工艺所造成,但还与独特要求的鲜叶原料有关。小布岩茶的鲜叶,一般在3月上旬(惊蛰前后)开采,其主产品贡品级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总长度3~3.5厘米;一芽一叶,朵朵匀称;芽叶肥壮完整,大小一致。无紫色芽,无破损芽,也无对夹叶、病虫叶和瘦弱叶;不采雨天叶,只采晴天收雾叶。如此考究的鲜叶,茶叶品质哪能不美。
加工工艺分为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初干理条、摊凉、提毫和烘干等八道工序。其独特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初干理条”和“提毫”。
初干理条,锅温100~60℃,在锅中用双手捞起茶坯不断抖炒,待茶条粘性降低,手捏能成团,抛之即散,达六成干时进行搓条、整形,约20分左右。茶叶出锅稍经摊凉后,降低锅温至70~50℃,将茶叶握在手中,运用双手手心的感应力,使茶条相互摩擦,把茶条外表的胶状薄膜擦破,显出白毫,称为“提毫”。此道工序是显毫的重要手段,手势灵巧,用力均匀,至白毫显露起锅。再经烘干、筛末,即可包装封藏。
江西省宁都县小布几代茶人,经过多年试制,终于成功创制出别具一格的小布岩茶,是小布茶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1982年评定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1986年荣获部级优质名茶称号;1989年全省名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此后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各种金银嘉奖。2001年起经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中国绿色有机茶。
本文:小布岩茶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11786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小布岩茶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