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茶区,清明前采摘的茶,称“明前茶”。
明前茶,带着些许初春的寒意,稍显高冷,却十足有让人惊艳的本事,香气喷薄而出,舌尖感触更香甜醇滑。
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品质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相应地,它的卖价也比较高。
一些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每斤价格甚至高达6000~8000元,其他一些地方名茶的市场价每斤也在800元以上。也因此,茶圈一直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究竟贵得有没有道理?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备受推崇的呢?
事实上,直到汉末,人们对茶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解渴与养生(茶的药用价值)两个方面。
魏晋时期,饮茶开始兴盛,但那会的人们并没有“贵春茶”的概念。采茶的主要时间也不在春天,而是在初秋。
那么,“明前茶”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这还要从唐代开始说起。
在唐代,人们普遍认为采制时间越早,茶的质量越好。
苏敬、李勋在《新修本草》说:“苦荼,三月三日采,阴干。”
三月三日在唐代是一个合并了上巳、寒食的节日,大约在清明前不远。宋后,上巳、寒食与清明节三合为一,大多数地方就只过清明了。
因而在过去,清明是一个茶叶采制节点。时人普遍认为清明前采制的茶叶质量最佳。
自唐代起开始实行贡茶制度,专为皇家的清明祭祀和分赏所用。明前茶地位的上升主要应是受祭祀的影响。
茶用于祭祀的历史比较早,但对茶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的应是南齐武帝的那道诏书。
《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荼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齐武帝是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他的本意不是出于对茶的推崇,但客观上提升了茶在生活中的地位。从此以后,茶就成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祭品。
而在众多祭祀中,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就是清明祭祖大典。
唐代清明贡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江苏宜兴等地,从路程上看,立春后采茶、制茶,一路舟车送到长安,正好可以赶上清明的祭祀活动。
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极清明宴”,很明确地说春贡是为了赶上清明宴,而这清明宴与清明祭祀是直接相关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清明成为茶叶生产中一个带有特异功能的日子。又因为祭祀与贡茶的关系,明前茶比普通的茶叶多了一个奢华的符号。
明前贡茶在宋代开始逐渐趋于奢侈。
作为宋茶代表的龙凤团茶,不仅寻常百姓喝不到,即使是朝廷官员乃至皇室成员,用茶也有明确规定。
有一年宋仁宗得了小团茶特别宝贝,赏赐中书省、枢密院的高官,居然只舍得“四人共赐一饼”!
皇帝舍不得以茶赏赐大臣,大臣们也就越发以茶为宝。即使是以欧阳修在朝中的地位,想得到一块龙凤团茶也很困难。
宋代的斗茶游戏风靡朝野,其中斗茶时最高级的茶就是出自北苑贡焙的明前茶,这对于民间茶叶消费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于是,到宋朝为止,明前茶已经成为集养廉、风雅、养生、养性、敬神、尊上、奢侈、审美等符号于一身的特殊消费品。
不过到了明朝,人们开始推崇雨前茶。
清明节后,谷雨节前采摘的茶,称“雨前茶”。
雨前茶,带着春天浓烈的气息,胜在鲜爽,一口下去,内蕴十足,对口腔是更剧烈的拦击,回甘似波浪层层叠涌。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令各地贡茶“采芽以进”。
这是中国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唐宋以来团饼茶的文化突然从汉族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一起消失的当然还有团饼茶的生产工艺及品饮方法。
在唐宋时期,饮茶时都是连茶粉一起喝的,尤其是宋朝,茶汤中茶粉的用量比较多。
这样的饮法,一定会觉得明前茶的味道比较甘美,而清明以后生产的茶味道就比较苦涩了。
明朝的芽茶则是放入杯中冲泡,只饮茶汤,不吃茶叶,早春的茶就会觉得味道偏淡。
所以明朝人总是强调明前茶味欠足,而雨前茶味道恰到好处。
至于现代,人们喝“明前茶”,大多是为了尝鲜儿。
“清明”前开采的芽叶细嫩,所含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茶氨酸,正是茶叶喝起来“鲜”的重要因子。
或许有人觉得明前茶喝着口味淡,但它甜啊~
明前茶的茶叶中,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而一些可溶性糖类和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甜味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苦味,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明前茶的符号性消费考略》周爱东 - 美食研究 2014
本文:“明前茶”的历史地位有多高?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hua/21755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上一篇:2019年邦改古树春茶价格预测
下一篇:年轻人不喝茶? 错!淘宝上半数茶客是85后
标签:“明前茶”的历史地位有多高?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