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笋】志同配送 发展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配送
随着国家政策对农牧产业的大力扶持,各种有机农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设起来。除了通过微店、淘宝等少数渠道销售产品外,大多数农场产品的销量相对其产量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整理盈利无从谈起。有十年物流从业经验的董志强觉得这是一个创业机会,把链接农场到餐桌为项目切入点,成立志同冷链配送团队,与农场合作,帮助农场打通销售渠道的困境。
早在2015年年底,初笋科技推出社区电商系列报道。看到初笋科技推出的友邻有家社区O2O项目采访后,志同配送CEO董志强邀请初笋君见面交流。恰逢筹备物流产业链专题,初笋君便如约来到位于双流蛟龙工业港的志同配送总部,拜访团队创始人董志强,听他讲述志同团队成长背后的故事。
(志同配送创业团队)
以下是初笋君和董志强的对话。初笋君:怎么想到做冷链配送这个行业?董志强:我有十年的快递从业经验,也曾在全国大型物流公司担任过大区经理和省级网络总监等职务。自己创业的物流公司主营省内班线运输,在物流快递的操作流程和网络架设方面有些经验。
我们做传统物流的时候,常常接到农场的配送订单。我们考察发现,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生鲜冷链配送品牌。大家商量后,决定从农产品冷链配送这个细分领域再创业。刚好我们几个合伙人有物流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背景,可以做到资源互补。
初笋君:目前团队构成怎样?董志强:我们的合伙人廖天宝,在物流行业从业七年,担任过爱达乐蛋糕的物流负责人。合伙人马志勇,曾在中牧、六合等大型农业集团工作,熟知农牧养殖生产环节。另外,李和幕负业务推广,江泽波负责配送网络的搭建和管理。除了我们五个管理层外,各地市州还有城市负责人,加上一线员工,团队目前有30多人。初笋君:你们现在合作的农场大概有多少家?董志强:根据我们数据库的资料,在大成都范围内,大大小小做有机农场的有140多家,目前和我们志同配送合作的,有20家,后续我们还会拓展一些更有特色的农场合作。初笋君:除了农场,你们在农产品来源这块还有些什么合作方式?董志强:我们在去年八月份和崇州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负责“西蜀粮仓”的农产品线下配送。今年我们主要是执行这个合作,把崇州的农产品搬进我们在成都市区的线下门店,让“西蜀粮仓”的优质农产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除了“西蜀粮仓”这个品牌,我们也在接洽其他地市州政府,协助他们把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初笋君:线下配送渠道打通了吗?董志强:业务刚开始的时候,公司没有市场团队,从第一个客户的第一单开始靠老客户的口碑相传,我们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今年我们组建市场团队开始做企业客户,目前和红高粱餐饮达成了农产品配送合作。经过初笋科技的引荐,前不久我们和友邻有家社区电商也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在友邻有家的旗下的门店销售农产品。
接下来我们还会开拓更多类似友邻有家这样的合作伙伴,今年目标在成都市区覆盖800个社区合作伙伴,解决冷链配送最后100米的问题。
初笋君:您觉得目前做冷链配送有哪些问题?现在志同做冷链物流的机会又在哪里?董志强:目前做生鲜配送,在货源、仓储、物流这块都有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的试错、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市场的冷链配送架构和操作模式。我们选择和成都周边优质有机农场合作就是为了解决货源单一的问题。
我们把运营中心放在蛟龙工业港,一方面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另方面也是考虑到这个位置能覆盖我们目前的送货区域,降低运输成本在整体配送成本中的比例。对于生鲜来说,尽管是在低温环境中运输,配送的时效性依然非常重要。我们冷链团队在配送流程上还需要更多磨合。
(志同配送一线员工)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专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15年生鲜流通市场规模为3.74万亿,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超260亿元,同比增长率达100%。预计2016年,生鲜电商增速将达到75%,对应的交易规模将达到911亿元。“中国有超过2亿的城市家庭。志同冷链配送团队,就是希望打造基于社区配送服务的入口,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配送难题,让城市家庭能够在第一时间吃到新鲜优质的食品。
在采访最后,董志强向初笋君谈到团队需要融资的问题。董志强表示,志同配送团队的股权结构简单、业务模式清晰、容易复制到国内其他城市。现有客户收入能维持团队运作。融资目的主要用于管理系统升级、客户端用户体验优化、增加冷链运输车辆等。
初笋科技今年在北京设立分公司,主要为北京的投资机构和成都的创业项目牵线搭桥,把北京的投资机构带回来,把成都的好项目推介出去。看了这篇报道,对志同冷链配送项目有兴趣的投资机构,欢迎勾搭初笋君。
文/张伟:36464971
来源:初笋科技:www.chusun.vc
关于我们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361384128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