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假肢义肢网

转载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三月风》杂志 2023年第6期

时间:2023-06-14 17:48:25来源:zyn栏目:假肢新闻 阅读:

转载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三月风》杂志 2023年第6期

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在2023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上接受中国残疾人杂志社的记者采访。

“把感应手环套在手腕上,手机 APP 连上蓝牙,选择‘学习模式’,在提示下做出‘比赞’‘轻捏’‘握拳’等相应手势、重复几次就可以了。”2023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首日展会上,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最新款仿生手的“动作学习”功能,几次动作的“输入”后,仿生手便可根据上臂“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隔壁展厅,参观者正在体验“眼控”的神奇黑科技,只要动动眼睛,将视线在屏幕上停留数秒,就能画下一副杰克逊·波洛克风格的画,留住美好一刻。科学技术是有温度的,将“暖科技”应用于辅具设计能让失能者和残疾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能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有爱的力量。

科技要用来解决问题

人手是一个复杂又高级的运动部位,除对外形、重量、噪声、能耗等有着苛刻要求之外,更要能够满足肢残者日常各种条件下的使用需求,这是仿生手研发最大的难度所在。因此,到 20 世纪 60 年代,全球有关肌电控制假肢的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我国,相关研究几乎为零。彼时科生的创始人罗永昭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成为一名生物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他在杂志上获知国外正在研究开发由残肢肌肉产生的人体生物电来控制的假肢,“我觉得中国也应该研究开发这种先进的假肢,能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切实便利。”深入收集文献资料后, 罗永昭将肌电控制假肢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生课题,并在导师及学校的支持下,于 1966 年组建了假肢课题组。

当时的课题组连一张完整的肌电控制假肢图纸都没有看过,更没有样品可以借鉴,完全是“白手起家”。而研制假肢需要综合性的技术支撑,它是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精密机械、生物力学、医学、材料学等多门工程学科及医学技术的融合,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仅是解决干扰性、研究微型电机和改进电路就足以让团队摸索许久。1970 年罗永昭团队与上海假肢厂协作,制造出中国第一只肌电控制假手,一名前臂截肢者成功试用,在 1970 年至 1975 年间小批量生产,低于成本价格为肢残人安装,我国第一代实用的肌电控制假手就此诞生。2011 年,科生研制首个通过国家标准检测的国产智能仿生手,填补了国内空白。从成功研制每个手指均可独立活动的智能仿生手产品到现在推出 1~9 自由度智能型肌电控制假肢系列,实现从掌根部至肩胛各部位的智能残肢安装,罗永昭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如今已是鬓角微霜的八旬教授,他主持研发的具有主动屈腕功能的仿生手产品和有反馈信号及多关节协同动作的智能假臂产品在国际范围内都是首创,为上肢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从假手到仿生手,不仅是功能变强也是美观与使用感受的进步与提升,现在的仿生手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软件学习功能,预判手部指令,更加贴近真实的手部动作一传感器手环被直接安装在仿生手与残肢的链接腔内,更加隐形美观。

因为意外失去左手的张先生是科生仿生手的忠实使用者,他像数码爱好者一样对产品的每一次升级都积极体验从把假手当作一个假装自己与常人无异的摆设,对功能性的要求并不高,到深度使用仿生手,让其完全贴合自己的使用习惯、仿佛是自己长出来的一般,他既惊叹于科技发展之快,也感慨于将科技应用于辅具对残疾人群体深切的影响:“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高科技这几个字听起来冷冰冰的,可能我们看到了很多个高级的硬件,或者无数个看不到但听起来很厉害的软件,但我们始终不能完全理解。当科技成为产品走进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生活,它带来了很多温暖和便利,而我们需要的就是科技温暖的这一面它能够实现资源、信息的平衡,能够实现一种普惠,科生的仿生手就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对于产品的更新迭代,罗永昭始终很有信心:“自创立之始,科生假肢便以‘为截肢者重建上肢功能’为奋斗目标。科技应该为人类服务,再高精尖的技术,如果不能落到实处解决人们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那就是没用的技术。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各个领域的先进成果都可能被我们用来改进辅具产品,比如之前我们无法生产的精细零件,现在可以用 3D 打印来实现。我们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生产高性价比的辅具。”

服务联系电话:17737500878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天水市残疾人联合会2023年假肢采购项目中标公示

下一篇:肌电手臂(肌电手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

相关推荐
  • 汉台区残联为14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
  • 打造民心支点 | 免费假肢“装起来” 助力残
  • 肌电手臂(肌电手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