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细说茶叶的“春夏秋”

时间:2025-09-14 01:37:27来源:中国酒茶网栏目:茶百科 阅读:

 

  古人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指秋茶)”。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区分主要是由于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条件不同,茶树新梢生长条件不同,导致其外形和内质各异。其区别在华南茶区更明显。

通常,就华南茶区而言,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8月底采制而成的茶叶;9月初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同时,也会根据茶区有所区别,南北差异可达3-4个月。

  春茶

  一般指由越冬芽生长的春季头轮新梢、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一般从3月中下旬开始采摘,至5月下旬结束。论人气,当属春茶最高。

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茶新梢或芽叶内含物丰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制作的成品茶叶色、香、味、形俱佳。

  春茶由于茶树的氮代谢强,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偏高,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相应就高。

在春茶当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果胶含量丰富,所以春茶芽叶肥硕,比起其他季节的茶叶,春茶内含物质更丰富,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

  春茶再细分,包括了“明前茶”、“雨前茶”、“雨后茶”等。

其中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夏茶

夏季由于日照强,气温高,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容易老化,易形成对夹叶,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夏茶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香气不如春茶浓烈。

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成茶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其中红茶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使得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较强烈。

  秋茶

秋天雨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生长、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留其香气。在冷干的温度下制成的茶叶不仅内质保持较为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秋茶香气平和,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其汤色和滋味在春茶和夏茶之间。

秋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大多为醛类和醇类,这是秋茶形成浓郁香气的重要物质。这就是很多茶人所说的“春茶品水,秋茶闻香”。

  春茶、夏茶、秋茶品质比较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回答:

  一是辨识干茶

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素上加以判断。

  春茶的品质特征:红茶色泽乌润或显金毫,条索紧结,肥壮重实。

  夏茶的品质特征:红茶色泽乌尚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条索较粗松。

秋茶的标志:红茶色泽乌褐,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高。

  二是开汤审评

  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来进一步作出判断。

春茶: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醉厚。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芽叶多。

  夏茶: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亮,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

  秋茶:茶叶冲泡后香气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为秋茶。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好茶,是需要呼吸的,存白茶,密封保存和适量通风,矛盾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