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的五个标准
什么样的茶算是好茶?许多人迷惑不解。 其实,茶叶是按不同工艺、用不同等级的原料制作出来的,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口感适宜不同的人,按照自己的口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就可以了。正所谓:“茶无好坏,适口为宜。”
用过于精细的标准苛求茶叶,用过于玄妙的标准去品评茶叶,这其实背离了茶的本质。茶,本质上是一种农产品。用农产品的各项指标来评价茶叶品质,能够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茶叶,也能够帮助我们正确选购茶叶。 下面是来自空格茶叶的一份真实的茶叶价格数据,是2014年福鼎白茶“一芽一叶”白牡丹的价格,透视这份价格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茶商们如何评价茶叶的品质。
1、时间:2014年3月29日 2、产地及海拔:点头镇举州村,茶园平均海拔720米
3、茶树品种:本地茶
4、含芽率:含芽51% 外行人看不懂这份数据,但内行人知道,上面的文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要素都决定了茶叶的品质。换言之,上面五个要素,每一项都直接决定了茶叶的价格,有一项看走了眼,茶商就收错了茶,可能就要赔钱。
我们来一一解析这些“名词”:
A、“一芽一叶”
“一芽一叶”,这是茶叶的等级。 国家标准的分类是按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来划分的。茶农不管什么“国标”,他们多年沿袭的叫法是“小纯芽”“芽头”“次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就整体而言,一芽一叶算是中档偏高的茶吧。一芽一叶,同时也指采摘标准,即茶叶原料的标准。
B、时间
2014年3月29日,是清明前六天,这是当天的价格,春茶上市时,价格每天都在变。 标明时间,其实就是强调茶叶采摘的时间、节气。茶叶采摘的季节性极强,嫩芽从枝头显露时,要抢时间采,晚了几天,芽就长成了叶片,叶片就不如芽鲜嫩,自然也不能卖个好价钱。所以,茶农说,茶,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 许多茶客都知“明前茶”珍贵,没错,清明前茶树的嫩芽多,白茶的白牡丹和白毫银针,都要在清明前采摘,否则到了清明后,就大部分是叶子了。随着时间推移,天气渐渐变热,茶叶价格一点点落下来。
C、产地及海拔 点头镇是福鼎白茶的核心产区。海拔720米,其实是强调这里是高山茶区。稍微了解茶的人都知道“高山出好茶”这个常识,这是高山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高山茶新销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由此加工而成的茶叶,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
D、茶树品种 本地茶,其实就是指这是本地品种的茶树。与本地茶相对的,是外来品种,或是改良的品种。在福鼎,有很多白茶其实是在外地种植,采摘后运到福鼎生产加工的,并非真正的福鼎白茶。
E、含芽率
这是说一斤茶里含芽的多少,芽越多,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标签:
上一篇:茶叶的各种香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