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茶网

传承千年的茶文化,你真的懂吗?

时间:2023-01-30 06:01:07来源:zdd栏目:茶百科 阅读:

 

晚唐文人刘贞亮言茶十德说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十个方面的概括,表明茶和唐代文人的文化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其中利礼仁、表敬意说的正是以茶为媒介的唐代文人茶互动,传达了文人同他人之间的心意,也表达了文人各种人生境遇下的心情。

一、茶之饮

招朋待友儒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文人的交往历来注重礼节和思想情感,客来奉茶成为唐代文人交往的重要礼节。在这一礼的实践过程中,茶既有礼之器的作用,也有礼之本的作用。

唐代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待友以茶的诗文,如白居易的《鞠生访宿》、刘禹锡的《秋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等等,可谓不可胜数。散大夫李中喜欢用茶来款待宾客朋友,其诗云:丹墀朝退后,静院即冥搜……烹茶留野客,展画看沧洲。

张籍的诗中写到幽室独焚香,清晨下未央。山开登竹阁,僧到出茶床。收拾新琴谱,封题旧药方。逍遥无别事,不似在班行。清晨时分有人来拜访诗人张籍,诗人赶忙准备煮茶,甚至还收拾新琴谱欢迎来客;暮色之下,白居易听到有人敲门便知是好友鞠生来访,虽然自己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但是仍然为好友具备好茶以示礼节。

诗人张籍与刘禹锡同样都是卧病在床,为答谢客人的探望之情,诗人仍然要为客烧茶灶、添炉烹雀舌,可见,当时的文人只要有客人来拜访仍然要亲自烹茶招待的。可以说,在唐代文人的生活中,将茶作为待客之物,来表示自己的友好已成为了文人交往中普通寻常的行为。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客敬茶也彰显了一种礼仪之美,茶叶从简单的礼之器成为了礼之本的一部分。

二、茶之送

唐代文人不但自己好茶,更是将茶的功效扩散到同他人的交往中使之成为了文人文化生活中传递友谊、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

史料记载中就有很多文人乞茶和赠茶的雅事。日本僧人圆仁离开长安时曾得到杨敬之赐茶一串;陆贽回家省亲时曾接受寿州刺史张镒的”新茶一串“茶文化史上著名的七碗茶诗,即前文提到的卢仝所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记录了一个午后昏昏欲睡的诗人被送”信“的军将打扰,得友人所送之茶。在煎煮品尝之余,更是有感于茶中意境。其实从题目就不难看出,此诗也是得友人赠茶后的回应。

纵观《全唐诗》,直接表现了文人间赠茶、寄茶的诗歌多达首。由此可见唐人送茶述情之风盛行,以茶赠友成为了当时文人间的一种风尚。追究其中缘由,大概有以下三种。寄情谊一方赠茶,另一方做茶诗答谢是唐代文人之间交往求雅的一种表现,满瓯香茗凝结的是浓浓友情。唐诗中有很多诗人在接到别人馈赠的好茶之后,回赠茶诗来表达谢意。

诗中既有对所赠之茶的赞美和歌咏,更有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譬如,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中写到了族便中孚僧人赠茶,自己则以诗作为酬谢。白居易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中道,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麴尘香,花浮鱼眼沸。盛来有佳色,咽罢馀芳气。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杨同州即杨汝士吋为同州刺史。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表达了在品饮茶的过程中想念友人,感慨茶友不在身边。由此也可知杨汝士很可能也是好茶之人,且与白居易交情深厚。

而后他作剑南东川节度使时,白居易做诗《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戏和兄嫂二绝相贺上任》表示觅得今娄为妹婿,可能空寄蜀茶来,尚不忘索取好茶。后来杨汝士给白居易寄了茶叶,有诗为证。《谢杨东川寄衣服》: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唯有巢兄不相忘,春茶未断寄秋衣。这里乞茶和送茶绝不是只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茶已经逐渐成为文人交往的重要媒介了。

唐代文人好品茶更喜名茶。除了寄送茶表达情意之外,也有寄送名茶给好友或领导,寄寓了对友人及领导的尊敬之情,薛能《谢刘相寄天柱茶》:两串舂团敌夜光,名题天柱印维扬。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惜恐被分缘利市,尽应难觅为供党。粗官寄与真抛却,赖有诗情合得尝。

诗中薛能答谢刘相寄给自己天柱名茶,将天柱茶描绘的十分喜人,最后却表示自己官小职卑,是不配得到如此好的茶。尽管如此谦虚,但诗中却也充分体现出了文人之间送茶表示尊敬的意味。

诗中的天柱茶在唐代己经颇有名气,唐末杨煜《膳夫经》就有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的记述。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沈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销宜煮北山泉。

蜡面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因饮用时碾碎、烹煮,茶汤如同熔蜡,故而得名。在唐代,蜡面茶作为贡茶十分珍贵。作者得到了贡茶本已很高兴,何况茶是名望很高的尚书王延彬所赠,喜悦之情自不必说,故而做诗回赠,表达自己的谢意。述别情述别情,本是酒擅长的地方。

但是,唐代的文人雅士们在别离之际,也喜好以茶诉说难舍之意。这一方面和唐代的禁酒政策有关,另一方面更是标榜了文人的雅意,即以茶的苦溢和回甘寄予人生道路的无常。

张籍在《送睽师》中说道九星台下煎茶别,五老峰头觅寺居。作得新诗旋相寄,人来情莫达空书。这首诗是张籍在送别睽师之时做的,作者与朋友煎茶、饮茶过后,睽师就要离开,朋友不知何时能再相见。两人依依惜别,诗中还不忘嘱咐要经常通信。此情此景堪比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境,可见无论以茶别友,还是以酒践行,都表达着离别之苦与祝福之浓,在这个层面上茶味与酒味倒是相通的。

张谓在《道林寺送莫侍御》中说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君归。在别离之时,明确提出要以茶代酒,送朋友远行,可见,在一些好茶的文人心中,述别情还是茶更好。

三、茶之宴

在唐代,文人自己爱茶、品茶还不够,还时兴相聚饮茶,喜欢参加各种茶宴、茶会。一方面,可以联系友情,助长诗兴;另一方面,这种茶会与茶宴也是文人们在文化上寻求互动的契机。

如果以茶会、茶宴的背景和理为依据,概括起来,当时文人的茶会茶宴大致呈现了三种情形:

官府茶宴唐代文人参与官府组织的茶宴,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参与到每年的贡茶品评中。唐规定,各地方州县每年必须向皇室贡献一定的地方特产,茶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阳羡茶作为贡茶之一,被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深得唐朝帝和王公大臣们的喜爱。于是朝廷在顾渚茶山设茶舍和贡茶院,专管贡茶的采制、品鉴和进献。每年春分刚过,随即开始进行采摘、制作。贡茶制成后,立即派专人夜兼程送往长安,赶赴朝廷的清明宴。

张文规的《湖州贡焙新茶》便描写了清明宴的热闹场面: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贡茶制度的推行,使得品评贡茶成为很多文人自诩的责任与荣耀。唐代宗年间始于顾渚置贡茶院。高产时期其役工三万人,置焙百馀所,制茶工匠千馀人,大规模产制贡茶。

为了甄别贡茶品质,唐代的知识阶层,即文人,经常参与到贡茶产制地区茶叶品评中来。如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记录的: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湖州、常州两地均产茶,湖州茶主要生在长兴县顾渚山中,常州茶则主要指义兴县生君山所产,因二地茶叶为贡品,逢造茶之时,两州刺史必亲至其处,携带本州所制的贡茶进行品质评比,即斗新,且大张宴会,称为茶山之会。

白居易曾因病错过了一次茶山之会,深表遗憾,做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来描绘当时的茶宴盛况。节日茶宴唐人的茶宴还通常借助于良辰佳节,极富喜庆色彩。

除了前文已谈到的清明宴夕卜,还有其他节日茶宴。如:三月三円,修禊之日,民间流行踏青赏春。其实,踏青之俗早在唐代之前已经盛行,据《晋书》所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只是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而孟浩然也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的诗句,描绘的便是唐人春游之景。

至于踏青期间的娱乐活动,也是十分丰富的。在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曲水流觞,著书法名篇《兰亭序》。到了唐代,三月三日这天,唐人也是多携酒出游,以应吉祥。

本是酒大展拳脚的舞台,但从现存的文献中也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饮茶风俗的流行,在三月三日这天,部分唐代文人开始将茶带入修禊的活动,茶宴、茶会活动的记录在文献中也经常出现。如吕温作《三月三日茶宴序》,文中载其子建议以品茶代饮酒。于是在花团锦簇之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庭茶宴。

还有白居易的《三月三日谢恩赐曲江宴会状》:三月三日,天子赐臣等于曲江宴乐,并赐茶果,继而获侍宴于内庭,又赐欢于曲水,蹈舞局地,欢呼动天。白居易于此文中描绘了曲江宴乐的盛况,茶果等所赐之物也充斥于这次的曲江宴上。

再如,多首唐代文人的诗歌中都提到了九九重阳的茶会、茶宴。如:皎然的《九与陆处士羽饮茶》:九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元稹的《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中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中有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咏碎龙山归去号,马奔流电妓奔车司空图的《重阳访元秀上人》中说宜茶偏赏誓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等。

这些材料中所反映的重阳茶会与社会风俗有所背离,风俗通常在重阳以菊花酒为饮,而此处寺人们却选择了以茶代酒。可见,品茶之风盛于文人阶层,从某种角度甚至达到了易俗的程度。《全唐文》卷有权德舆所撰的《中书门下谢圣制重阳即事六韵诗状》,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重阳日天子赐宴,并赐臣下茶酒音乐,以供乐饮。

想来,对部分好茶的唐代文人来讲,重阳日的宴饮活动中,即使以茶代酒并未普及,但至少也出现了茶酒兼饮的现象。如李嘉祐的《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说,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钱起的《与赵莒茶宴》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当然,在文人的茶会、茶宴中,以吟诗联句最为普遍,也最能体现集体智慧。比如:颜真卿、陆士修、张荐、李等人所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皎然、陆士修、崔子向参与联句的《渚山春暮会顾丞茗舍联句效小庾体》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佳作。随着时间的发展,茶宴有了玄谈兼藻思的作用,皎然、陆羽等组织的杼山茶会,实际上就是一种大型诗会。

此外,唐代文人的茶会、茶宴中娱乐内容其实也是多姿多彩的。玄谈、下棋、听琴、赏花等都出现在了茶会、茶宴的过程中。像李洞的《锦江陪兵部郑侍郎话诗著棋》:落叶溅吟身,会棋云外人。海枯搜不尽,天定著长新。月上分题遍,钟残布子匀。望餐二绝境,取意铸陶钧。中品茗、话诗、下棋均见于宴中。

再有像前文提到的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因寄此诗》中不也有珠翠歌钟、青娥递舞的场景;更有如皎然的《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潘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中有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表明在茶宴中还有了传花游戏。

可见文人相聚品茶,一方面他们可以放松身心,相互联络感情、畅述友情、品茶赏茶;另一方面,他们交流诗作、玄谈兼藻思、文化思想交流。茶,被这些雅士文人视作如此重要的一个交流媒介,可见当时社会的推赏之情。从文人个体,到小群体,再到茶宴、茶会,茶已经成为文人交友、待客的重要媒介,他们赋予了茶超越它本身的使命和情感,使之成为了文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茶由一种自然之物,成为了文人雅士励志高洁情操和雅致精细生活的代言人。品茶、赏茶、頌茶的过程带给了唐代文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生活享受,也带来了他们心灵的超脱和欢愉。从这一点看,茶对于唐代文人的文化生活功不可没,对于唐代的文化昌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举报/反馈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标签:

上一篇:银叶投资首席投资官许巳阳:冬去春来,雪化云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