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普洱茶 -生态普洱茶名片
普洱茶是因地得名的地方特种茶类,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
生态普洱茶[1] 生态普洱茶指:植株树龄在百年以上,且生长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有人为管养维护的栽培型古茶树。近年来由于政府对于生态资源的重视与大力提倡,对于一些疏于管养的古茶园通过科学的综合技术管理,利用现代生态技术及管养措施进行植株复壮,以期提高其产量的。以此类古茶原料制作的普洱茶统称为“生态普洱茶”。
生态普洱茶 -生态普洱茶
普洱茶在云南各少数民族区域的种植历史可追述到1700年以前,世居云南大山中的少数民族信奉茶树是神灵和先人给它们的“庇护”,种植茶树便是遵循“神灵与先人”的指引。入深山老林背茶籽种植驯化茶树一直是各少数名族的传统,很多云南少数名族的传统节日便和茶树有关。云南大山中各少数民族村寨周围都有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古茶园,这种原生态种植传统制作出的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创造出“茶马古道”繁忙的历史场景。
生态普洱茶[2] 古茶园形成的时间是漫长的,万亩古茶园积淀的历史也是厚重的,历史上的普洱茶几经沉浮,战乱人祸社会动荡古茶园也随之被几度沉静几度重视,少数民族茶农种植茶树大都采用最原生态的方式管养,茶市不好便“放荒”修养生息,茶市好便上山采茶接受馈赠。古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持在最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中,植被、土壤、以及伴生的植物在最佳“平衡且可持续生态循环”状态下。目前保存最多的古茶园大多是在明清两代种植培育的树龄百年以上的茶树,近年的“普洱茶热”促使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大,古茶园采摘的晒青毛茶品质最受消费者追捧,在利益驱使下仅剩的古茶园破坏严重,促使各地政府制定了例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等等相关法规保护和引导普洱茶古茶园“生态化”发展。“生态普洱茶”是保持云南名片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居于大山中少数民族茶农“脱贫致富”的方向。
生态普洱茶 -历史中的茶园
普洱茶两百年前已名重天下,能享誉天下必然要有实至名归之处。普洱茶的历史就是普洱茶古茶园的历史,支撑硕大“普洱茶”名头的就是这些最“原生态”古茶园中的茶香。历史记载中普洱茶的沉浮联系着古茶园的命运,前人种茶,后人喝,前人的恩泽才有后人的福气。古茶树以及古茶园的保护才能让传承延续。
历史上的普洱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时段
【青铜茶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全世界各种各样
茶叶的根源都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的种植和饮用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称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称为“普茶”;宋明时期,是中原逐渐认识普洱茶的时期,并且在国家社会经济贸易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代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普洱茶开始成为皇室贡茶,成为国礼赐给外国使者;末代皇帝溥仪说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清代学者阮福记载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清末明初,是普洱茶价格最高时期,学者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说“ 普洱茶……性温味厚,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也就是说:当时的普洱茶好茶价格是银子(或金子)的两倍!民国至抗战之间,普洱茶又得到一定发展,很多这个时期的老字号茶还有遗存,我们现在喝起来口感气韵非常好,但因价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现代寂寥】抗战爆发直到新中国建立之间,云南整个茶业萧条荒芜;但解放后很长时期,云南的茶叶生产重视
红茶、
绿茶;并未继承发扬普洱茶优良传统;甚至大面积砍伐毁坏几百年的古茶园而取代种植无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饼茶的传统工艺中断近半个世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云南开始了普洱熟茶的生产。
【近年高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有强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势从南洋港台传回广东,回及云南,再迅速影响全国,于是乎,跟风投机者甚众,假冒伪劣品时出;鱼龙混杂,乱云飞度;三五年间,暴热暴寒。值得庆幸的是,此期间传统的普洱茶传统工艺得到恢复,人们对普洱茶价值的认知、品质的的认知正在趋于理性。
生态普洱茶 -生态茶与台地茶、古树茶的区别
台地茶园(1976-至今 树龄3~36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种植密度每亩约2000~3000株。所制晒青毛茶,由于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密植促长,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其茶品内质少,与古树茶,生态茶相较口感有较大区别。
生态古茶园(明清 树龄100年以上)
大多胸径至少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以上,树龄至少在一二百年以上。生态环境好,种植间距适中,由于历史变迁需求环境等等人为因素缺乏管理,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现地方政府大力推广综合技术管理,利用现代生态技术,科学的管养技术措施复壮此现象已得到改善。所制晒青毛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
古树茶(200树龄以上)
茶区的少数民族茶农,把树高5m以上,栽培型古茶树所采的茶叫做大树茶,一般情况下,此类古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以上,树龄多在200年以上。近年普洱茶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面对众多的普洱茶品种,茶客们把树龄两百年以上茶树采摘的嫩芽做的晒青毛茶“大树茶”统称“古树茶”此类古茶树的特点就是稀植,最多也就是每亩一百多株,又有相当多属于混生型茶园,生态良好,平衡且可持续。茶树生长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原土质的丰厚地力和茶树周围形成的良好生态。没有化肥和农药的侵扰,古茶树树叶做成的普洱茶制品,无论从生态无污染,还是保健强身、治疗疾病、养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就品饮经验而言,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生态普洱茶 -生态古茶园及古茶树的保护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立法保护古茶树,禁止移动和损毁保护标志、盗伐树木,挖取树根,剔剥树皮,刻画树干,攀折树枝;禁止对古茶树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并在其保护范围周边1000米内建设对大气、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厂等等。
据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发先介绍,该州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茶马古道的源头,自古以来都有种茶、制茶、饮茶的传统。据调查,全州现存古茶树、古茶园13万亩,植株较多且连片的百年以上古茶园有8万余亩。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影响,茶叶价格大幅上涨,部分茶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超强度采摘、移植、施用有害农药和化肥,造成古茶树(园)生长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依法保护古茶树及古茶树遗传基因的完整性,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古茶树保护条例势在必行。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规定,纳入保护范围的古茶树是指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其保护范围由县(市)政府划定,设置标志,并向社会公布。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影响古茶树生长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对影响其生长的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要逐步搬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在保护区内不能种植未经批准的植物,超标排放废气和污水,倾倒或堆放垃圾等废弃物,探(采)矿、采石、取土等等。违反以上规定的,将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支持对古茶树进行科学研究。在保护范围内利用古茶树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单位和个人,或因科研、教学、人工培育种植、文化交流及国家公共利益建设等特殊需要移植或采伐古茶树的,需经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生态普洱茶 -古茶园分布情况
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滇南、滇西茶区,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红河、文山等地州,其它茶区有少量分布。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面积18000公顷以上,多半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林地中,有的成片分布,有的单株散生。现将云南省主要地、州、市的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分布介绍如下:
(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古茶园分布海拔从760米到2060米,最低在勐腊县曼腊乡曼乃新寨,最高在勐海县勐遮镇、巴达乡、打洛镇交界处的大黑山,主要集中在1400-1800米的山区地带,历史上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就分布在该地。如今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巴达乡、格朗和乡、布朗山乡、勐混乡和勐宋乡,勐腊县象明乡和易武乡;景洪市基诺乡、大勐龙乡勐宋等地。
(二)思茅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思茅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海拔在1450-2600米之间。栽培型古茶园具有代表性的是澜沧县景迈万亩古茶园。据记载,现存古茶树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种植或自然繁育生长,树高一般为2-5米之间,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株距2-4米。
(三)保山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保山市境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据近年来调查,在腾冲县古永,龙陵县镇安,昌宁县苟街,保山市瓦窑以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有成片的古茶园和散生的野生茶树。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的垂直分布海拔为1200-2400米,以1640-2200米居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近1000公顷。保山市栽培古茶园分布较集中且有代表性的是腾冲坝外古茶园,上营文家塘古茶园和昌宁漭水乡黄家寨古茶园。一般树高6-12米,基围超过30厘米。大折浪大叶茶和文家塘大叶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较高,制茶品质较好,是云南大叶茶中的优良群体品种。
(四)临沧市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
临沧市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临沧市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公里,在海拔1050至2750米范围内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中,都有野生茶树群落分布,面积10000公顷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位于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已有5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