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凰水仙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芽种。植株高大,分枝部位高,树姿半开张偏直立。叶形椭圆,叶尖钝尖,叶色浓绿。春芽萌发期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一芽三叶期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生长势旺盛,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茸毛较少,幼嫩芽叶呈浅白色,新老叶色泽分明,亦称“白叶单枞”。花量和结实率中等。抗旱能力强,较不耐寒。扦插成活率和定植成活率中等。产量高。制红茶,条索肥壮,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红亮;按闽北乌龙茶制法制乌龙茶,条索肥壮,蜜糖香明显,滋味醇厚。适宜在乌龙茶区和红茶区推广。
1、早熟:春茶采摘时间为每年3月28日至4月5日前后。比其它品种茶早采一至两周左右。
2、高产:新梢生长具有早、齐、匀等优点。当年种植可当年采摘,隔年亩产可达25公斤至50公斤。第三年亩产可达150公斤至250公斤干茶。持嫩时间为二至三周(指吐芽到采摘时间)。一般每年可采五于七次茶叶。岭头单枞比同类其它茶亩产量可高3至5倍。
3、优质:冲泡时早出香气,滋味醇爽,回甘力强。其成品茶具有微带浓蜜香气的特殊韵味。
4、适应性广,搞逆力强:无论高山、丘陵、平原地区均可种植。通过制作后均能表现出岭头单枞茶的特殊韵味(蜜香味)。除在本县、本省内推广种植外,还引种至福建、海南、湖南等省部分宜茶山区种植。岭头村现有茶园面积已达一千亩左右,全县达到四万八千亩,广东省已达三千公顷。
具体细节:岭头单枞茶的加工方法,包括(1)采摘茶叶;(2)晒青;(3)凉青;(4)做青;(5)杀青;(6)揉捻;(7)干燥。通过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岭头单枞茶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其加工工艺的最佳工艺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岭头单枞茶加工工艺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晒青时间30分钟,做青第一次摇筛15次,第二次摇筛25次,第三次摇筛40次,第一次摇笼2分钟,第二次摇笼4分钟,杀青温度为200℃,揉捻时间18分钟,干燥温度100℃。
岭头单丛茶属小乔木型,树势半开张,叶属长椭圆形,叶色绿黄光滑,叶质柔软,适制乌龙茶类。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点。该茶具有独特的自然花香和蜜韵,品质优良,深受茶叶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历次的茶叶评比活动中获殊荣。
1981年岭头单枞茶获省有关部门命名并被鉴定为省优良品种;
1986年和1990年被商业部评为“中国名茶”。
1988年获广东省名茶称号;同年参加欧共体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举行的亚太地区农产品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最受欢迎奖。
1989年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绿色食品”称号。
1990年经农业部鉴定为优良品种。
1990年商业部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金帆牌岭头单枞再次被评为全国名茶。
1991年中国杭州国际文化节上获“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1992年“岭头单枞茶高产优质栽制综合技术”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1992年被外交部定为“国宾茶”,作为钓鱼台接待外宾佳品;同年获中国国际名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茶,获金奖。
1995年和1997年分别于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获得“金质奖”和“名牌产品”;
1999年在首届广东省名优茶质量竞赛暨优胜名茶竞买会上,被评为名茶称号,并以500克2.9万元成交。
2001年获广州首届国际茶文化节“单丛茶王”奖,同年获栖云山牌岭头单枞茶获AA级国家绿色食品称号。
2002年获第五届广东省名优茶评比金奖,同年因名优乌龙茶(单丛、黄金桂)加工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3年获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1]
本文:岭头单枞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inatea/11850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岭头单枞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