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家讯:紫砂的名称,多因循传统。随着矿源种类不断丰富,传统划分方法的局限性就日益显现——概念混乱,及由此带来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通说认为,红泥,是按烧成品颜色分类的紫砂。这个定义至今没有发现纰漏。但如果倒推,就会发现问题很多,同称红泥,此红泥与彼红泥从矿料、泥性、到烧成效果,都差异很大,不得不细分。
何忍群 原矿朱泥《潘壶》
首先,红泥分为大红泥和小红泥两大类。大红泥,矿料就是红的,石英含量高,属于砂质岩。成品除颜色外,与紫泥相同。小红泥,矿料土黄(有些是青黄,有些是嫩黄),属于黏土类,尽管矿料也呈块状,但属于泥质岩。泥料很黏,收缩(干燥收缩和烧制收缩)比例大,制作工艺要求较高,烧成率低,容易开裂。
看见矿料,大红泥与小红泥很容易区分,但对于无缘见到矿料的广大消费者来说,只能从成品上来鉴别。大红泥,砂性重,颗粒脉络清晰,透气性好,有泡养效果;小红泥,黏土性,烧结后磁化,没自然颗粒感,不透气,泡养效果微小。为降低工艺难度、增加透气性,一般会经过物理方法进行处理:掺砂。生砂,即泥料干燥后再磨成一定目数的粉;熟砂,即初步烧结后再磨成粉。有经验的玩壶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来(掺熟砂,颗粒圆滑;掺熟砂,颗粒凸显)。但无论是用通粉还是掺砂,小红泥作品细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皱纹。但是有一种小红泥,砂性比其他小红泥较重(但也不如紫砂),这就是黄龙山小红泥,一般分布在黄石和紫砂矿层之间。
常见的小红泥有黄龙山小红泥、红卫路小煤窑小红泥、赵庄山小红泥(存世量很少了)、川埠小红泥(其实红卫路、赵庄山,也应该属于川埠)、浙江梅山小红泥、安徽广德小红泥。在小红泥中,又有一种很嫩很纯的,鹅黄色,为小红泥的精品,矿源很少。为示区别,称为朱泥。
大红泥,常见的是红皮龙、降坡红泥,但是相对来说矿料存世也很少(其实前几年出矿很多,但是被滥用,现在觉得好了矿源却没了),现在价格都比较高。大红泥中最为稀少的是大红袍,如果别的大红泥是肉汤,大红袍则是肉汤浓缩而成的味精,矿源极为稀少,更因为俞国良的一把四方传炉而身价不菲,无论是原矿还是泥料,市场上根本见不到。
何忍群 原矿朱泥《莲子》
从成品区分大红泥还是小红泥,不仅要看颜色,更要看颗粒。因为制泥方法也很多,颜色可以通过冲浆调整,但是颗粒,却有如秃头上的虱子,无法掩盖。通粉,颗粒自然分布,会很均匀;掺砂,颗粒分布不均匀;冲浆,颗粒呈平原上的细小丘陵状。
只看颜色,肯定会上当。一般朱泥(其实很多是小红泥)制作难度大,烧成率低,做的人少,所以价格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所以朱泥,往往是高价格的卖点。
小红泥矿源很多,其中的精品(真正的朱泥)则较少,但也能见到。只有技艺较高的工手才会冒着风险用这样稀少的泥料。
本文:壶友说朱泥与红泥
文章地址:https://www.cnjiucha.com/chaju/zishazhishi/5576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本文资讯来源网络,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
标签:壶友说朱泥与红泥
“卡乐比”、“白色恋人”在上海中食展召开全国招商发布会2019年5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SIAL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
来源:牛弹琴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
云上恩施报道 (融媒体记者 陈兴璐 谭双石)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近期,恩施市春茶开采,吸引全国各地茶商前来抢收、抢购。其中恩施玉露更是大受热捧,为当地茶企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