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
受懒宅经济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预制菜以“黑马”之姿成为新进流量。虽然,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预制菜行业也受到直接影响。未来预制菜行业趋势关键词是“绿色食品"和"数据化冷链",市场规模将会向着万亿级别市场发展。
短期来看,国内还未出现全国化的预制菜企业,行业仍将维持分散格局。中长期来看,行业出清、规模化企业形成、份额集中是必然规律。同时,现阶段以餐饮市场及食品加工市场为主的B端市场仍然是主要的消费市场,而未来随着行业从渠道营销逐步转变为品牌营销,以及多种零售渠道的兴起,市场比重将逐渐向C端倾斜。擅长供应链整合、大单品打造,以及渠道掌控的企业,将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
预制菜的定义以及分类
预制菜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通过清洗、分切、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预加工,而制成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具备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从广义角度来看,经过加工处理的食材均可视为预制菜。从狭义角度来看,预制菜肴主要为低温存储的即烹和即热食品,可简单理解为“速冻菜肴”。按照加工程度、生熟程度、储存条件、使用方式,针对市场以及不同菜系/菜品可衍生出众多细分品类。中国预制菜发展历程
我国的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我国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仍较为缓慢。2014年之后,随着餐饮企业降本增效需求增加与外卖的爆发式增长,B端预制菜步入放量期。2020年,因疫情阻断B端消费,餐厅主动将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卖,加上宅家消费爆发,直接催化了C端消费者教育,预制菜发展步入快车道。(一)
预制菜行业
发展驱动因素
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1.驱动因素: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近年来,为帮助我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覆盖了食品安全、营养结构、食品加工技术和物流数据化等各个方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食品制造产业加快跃向万亿级,预制菜行业也受到直接影响。未来预制菜行业趋势关键词是“绿色食品"和"数据化冷链",市场规模将会向着万亿级别市场发展。2.驱动因素: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在收入水平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同时,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食类消费量及占比逐年下降,肉蛋菜类消费占比上升。这也意味着我国居民饮食在逐步升级,为预制菜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3.驱动因素:多因素拉动B端需求持续上升
1)降本增效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目前,预制菜行业下游最大的需求来自于餐饮行业。B端降本增效、餐饮连锁化、外卖渗透率提高、团餐盛行等多种因素,拉动了B端预制菜需求的提升。
尽管我国餐饮行业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面临“三高问题”,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后,企业成本端压力进一步加剧。而预制菜可以省去原料采购、初加工等过程,能够节省后厨面积,降低人工和租金成本。
2)餐饮连锁化带动预制菜需求提升我国餐饮企业连锁化趋势日益显著,预制菜具备标准、统一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各连锁门店菜肴口味的一致性。目前,我国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使用率较高,真功夫、吉野家使用预制菜占比达100%,西贝、小南国预制菜在原材料中占比也达85%。伴随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B端餐饮将不断加大对预制菜的需求。3)外卖市场持续增长,促进预制菜行业发展我国外卖渗透率不断提升,2021年为19.92%。而外卖的蓬勃发展,也对餐饮企业的出餐速度有了更高要求。预制菜可以节省出餐时间,提高外卖配送效率。在外卖快节奏的带动下,餐饮企业对预制菜的需求不断增强。4)团餐业务的发展,拉动我国预制菜需求提高团餐是我国餐饮结构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由学校、企业、党政机关、医院、军队食堂等场景构成。具有采购计划性强、时效性高等特点,并且对食品质量安全有一定的要求,而预制菜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团餐企业的要求。伴随团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制菜有望加速在B端渗透。4.驱动因素:省事、便捷是C端青睐预制菜的主要原因
C端需求始于当下年轻人做饭困局。近些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以及优生优育的理念影响,我国家庭规模不断收缩,单身潮、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一人食”逐渐成为搜索热词。同时,大多数年轻人的做饭技能逐步退化,再加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在做饭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少。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使居家做饭的频次大幅上升,以及商超、便利店、生鲜电商等多种零售渠道的兴起,预制菜低耗时、标准化口味、操作简单、易收尾的特点逐渐俘获年轻消费者的心。5.驱动因素:冷链物流配送能力的加强
预制菜与传统料理包相比保质期较短,对保鲜要求较高,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进行储存和配送。同时,因为下游客户较为零散、产品需求多样,需要先进的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技术,才能满足高频率配送需求。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增长迅速,组建自有冷链运输车队、购置信息化物流系统成本下降,冷链物流设施逐渐完善,为预制菜供应配送提供了稳固基础。6.驱动因素:预制菜行业备受资本青睐
预制菜的投资热为行业扩容提供支撑,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1年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796家,到2021年爆发增长至5.94万家。截至2022年1月27日,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81万家。2021年4月上市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进一步推动了一级市场对预制菜企业的追捧。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二)
中国预制菜行业
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块、外卖团餐兴起、冷链运输发展等多种因素叠加,我国预制菜行业正处于风口,市场迅速扩容。根据NCBD(餐宝典)的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2017-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达到4151.5亿元,同比增长32.4%,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三)
现阶段面临
主要经营难点
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1.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预制菜产品成本中90%来自于原材料,而原材料价格受到国际市场、自然环境等影响,在一年之内存在周期变化,但是预制菜产品不可能像肉类、粮食等价格一样出现周期变化,因此预制菜企业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无法避免。2.冷链物流配送能力制约行业发展。虽然过去几年,我国冷链仓储物流一直保持较高增长,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限制了预制菜产品的配送半径。目前我国的预制菜企业呈现地域性特点,正好对应冷链企业的地域集中状况。3.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目前预制菜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属于小企业,事业化不足,食品安全控制无法渗透到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中,存在一定的隐患,大型B端和C端市场更趋于选择卫生安全日趋提升的头部预制菜企业。4.部分菜品复原难度大,大单品打造难度高。一方面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及口味差异较大,给爆品打造增加了难度,也限制了预制菜企业全国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中餐烹饪对口感和食材新鲜度、烹饪过程要求较高,许多复杂、个性化口味的菜品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是口味清淡的菜品。5.消费者心理接受程度存在变数。虽然现代生活形态变迁使人们对便捷类食品的需求上升,但是仍然要面对消费者认为不健康、或者更偏好外卖的选择。来源:发现报告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业内预计,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突破510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万亿规模。从企业层面看,据悉,国内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都在研发预制菜产品,进军预制菜的企业还有批发零售、制造等行业。从人民启信发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0月,预制菜新增企业数量比2021年全年增长134%。2021年新增预制菜企业中约11%的企业拥有专利,而2022年新增的企业均无专利。新进预制菜行业的企业呈现出数量激增,但门槛有降低趋势。因此,农参选取20家预制菜上市企业,对其财报进行分析,透过2021年度经营情况,梳理其主要盈利点及发展方向,总结成功模式,以期为预制菜企业提供可参考的经验。一
预制菜上市公司2021年度经营情况
本文数据主要综合自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的《2022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五十强榜单》及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基本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表中总市值为截至2022年6月20日。从整个预制菜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如粮食、水产品、肉类、蔬菜等与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等辅料;中游主要为传统速冻食品企业、专业预制菜企业和食材供应链;下游为B端餐饮企业和C端消费者。20家预制菜上市企业也都分布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总营收看,20家预制菜上市企业中,2021年度营收在500亿元以上的有三家,双汇发展、温氏股份、通威股份,并且与其他企业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营收在50亿元以内的有10家企业,50亿-100亿的有3家,其余4家营收在100亿-250亿之间。
从营收同比看,有14家企业2021年度营收较2020年度有所增长,其中通威股份营收同比最高,增加43.64%,表明预制菜市场的不断向好发展。有6家企业营收同比下降,分别是国联水产、上海梅林、得利斯、双汇发展、温氏股份和龙大美食。
从净利润同比看,包括惠发食品、温氏股份、唐人神在内的11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在同比增加的企业中,通威股份、汇嘉时代均超100%,分别为127.50%、223.45%。
二
双汇:冷链+渠道优势突出
2021年总营收超500亿的预制菜上市企业有三家,双汇发展排名第一。根据双汇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收667.98亿元,同比下滑近10%,归母净利润48.66亿元,同比下滑22%。这是自1998年上市以来,双汇全年业绩降幅最大的一次,也是第二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上一次则是在不久前的2017年。双汇发展以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为核心,向上游发展饲料业和养殖业,向下游发展包装业、商业,配套发展外贸业、调味品业等,各产业之间具备协同优势。从预制菜产业链的角度,双汇属于中游企业,同时也是新兴企业。10月25日举行的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交流会指出,中长期来看,屠宰业和包装肉制品业依然是公司业务的重点,而未来发展较快的新产业有两个:一是上游养殖业,二是预制菜业务。双汇布局预制菜,有着天然优势。物流优势。双汇在全国有着庞大的冷链物流网络,配套冷链物流冷链服务公司——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旗下的全资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全国17个省级公司,3个办事处。双汇物流拥有温控仓库资源约23万吨,常温库、配送库2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6条,分布在阜新、内蒙、漯河、金华等地。公司自有营运车辆1417台、常温运输车辆204台,整合社会冷藏车辆1700台、常温车辆600台,总运能15000吨以上。具有规模化的冷藏货物储存、分拣、加工、包装及10立方米—90立方米车型的调控能力。预制菜多是低温冷冻餐食,如此看来,在运输肉制品的基础上配送预制菜,双汇势必快人一步。渠道优势。此外,双汇布局预制菜也有着销售渠道优势。双汇旗下成立专门运作电商业务的子公司——双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包括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抖音等社交电商以及社区团购等平台都有进行“双汇”系列产品的销售。而在线下,根据公开信息,2020年时,双汇已经有一百多万个销售网点。每天有1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双汇的产品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双汇品牌价值738.46亿元(2021年)。2021年1月1日,双汇集团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优势,成立餐饮事业部,并投入35亿巨资进军预制菜领域,立志要跻身预制菜龙头品牌行列。综合来看,双汇基于多年的品牌积淀,依靠低供应链成本、高客户覆盖度,制定了“一碗饭、一顿饭、一桌菜”产品结构方向,有望快速做出规模,将预制菜打造成集团第三增长曲线。三
温氏:把控原材料,专注B端
2021年,温氏股份全年营收649.54亿元,主要业务鸡、猪类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46.69%和45.41%,构成双主业双轮驱动。尽管禽业一如既往保持盈利,但由于养猪业务亏损压力过大,温氏股份2021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34.04 亿元。预制菜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预制菜产品共16,889吨。温氏是布局较早、发展较为成功的农牧企业,属于预制菜产业链上游企业。2009年温氏股份依托旗下子公司——温氏佳味,开始了对预制菜业务的探索。目前公司预制菜产品主要分为熟制菜肴和预制菜肴两大类。熟制菜肴有白切鸡、盐焗鸡和豉油鸡、骨香鸡等熟食鸡产品,预制菜肴有胡椒猪肚鸡汤、灵魂烤鸡、蒜香小排和卤蛋等产品。近年来,因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条件要求,一线城市活禽交易和调运受到限制,并且依靠单一活禽销售渠道,禽业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温氏顺势持续推进畜禽转型升级,布局预制菜有着广阔发展前景,且原材料优势突出,从食材端确保了预制菜产品的来源供给安全。食材安全。温氏一直坚持使用自养原料,从不外购食材,自有生态农场、屠宰场、预制菜生产基地三位一体,全程标准化操作。温氏佳味产品原料均来自温氏股份下属一体化养殖公司,实行全年定制供应,并由温氏股份下属定点屠宰厂进行屠宰加工,确保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有效监控。针对产品升级,温氏佳味还提出了“五好”概念:好食材、好功夫、好口感、好安全、好服务。每一只温氏佳味生产的土鸡,都生长在温氏科技生态农场,以科学配比的五谷杂粮为食,再经过12道宰烹工艺和粤菜名厨配方处理,采用液氮极速锁鲜技术,还要通过严格抽检,最终呈现出“鲜、嫩、韧、爽”的出色口感。渠道明确。温氏佳味定位非常明确,坚持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B端经营上。温氏佳味定位是“餐饮土鸡食材服务商”,经过十余年发展,温氏佳味已进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华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建立预制菜生产基地,相应的屠宰深加工一体化工厂均已投产,年销售额达5亿元。其中超过九成向餐饮企业和商超供应,包括但不限于华润、大润发、陶陶居、老乡鸡等知名品牌;极少量以零售形式出售。从养殖源头到屠宰再到加工三位一体,温氏对品质、安全、成本实施全程监控、检测、把控,这是小作坊以及一般的厂家远不能及的优势。而这样的优势,恰恰可以成为餐企击破食材稳定供应、食品安全、成本优化等痛点的武器。四
味知香:猛攻C端,品牌发力
温氏和双汇分布在预制菜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味知香则是不折不扣的预制菜专业企业,其于2021年4月挂牌上市,成为“预制菜第一股”。从已披露预制菜、菜肴业务营业情况的企业来看,结合这些企业2022年上半年及2021年的财报数据,在盈利能力上,预制菜、菜肴制品业务的毛利率在-2%-25%不等,其中,毛利率在20%以上的是千味央厨及味知香,其他企业这块业务的毛利率多在15%上下。猛攻C端。从数据看,2020年味知香加盟商渠道、经销商渠道、批发渠道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1.4%、17%和30%。其中,加盟商和经销商主要是面向C端客户(个人客户),批发渠道主要是面向B端市场,味知香C端/B端之比约为7:3。换句话说,味知香的核心战略是以C端为主。侧重C端的味知香三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5.3%、15.9%和20.1%,而布局B端的预制菜企业安井食品净利润率则长期不到10%。最为关键的是,To C的味知香,可以通过消费者打造出更好品牌,建立更深的竞争壁垒,走出B端同质化竞争“陷阱”。2021年年报显示,味知香已拥有1319家加盟店,合作经销店572家,味知香构建了以农贸市场为主的连锁加盟生态圈,近距离触达消费者。下图为2021年度报告中销售模式数据。品牌优势初现。味知香的主营菜品属于即烹食品,既具有方便、健康的特质,又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拥有广阔发展前景,是未来可期的细分品类。2021年,味知香对品类、渠道等铺开投入。旗下品牌各自确定对应渠道:味知香主要为经销店和加盟店;馔玉主要从事冷冻食品批发业务,面向酒店、餐厅、食堂等;“味爱疯狂”定位高端火锅食材;“搜香寻味”专注各地特色美食;“知香工坊”提供火锅底料及调味包等。五
结语
通过对20家预制菜上市企业的剖析,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预制菜行稳致远的关键点:(1)“强化”认知纵观中国商业发展史,任何品类里,成功的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差异化定位,要么代言一个品类,要么抢占一个特性。预制菜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行业格局,意味着当下消费者正值心智空位期,也意味着当下是抢占心智第一、代言预制菜品类的战略窗口期。聚焦于单品,推动“品类即品牌”的认知,无论是针对B端供应,还是针对C端消费,这一招都屡用不爽。如温氏佳味开创“鲜熟黄鸡”新品类,聚焦于土鸡预制菜去推动“土鸡预制菜=温氏佳味”的认知;通威股份通过“通威鱼”大单品让品牌形成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广州酒家定位粤菜文化,加码盆菜预制菜研发;面点预制菜第一股千味央厨主营业务就是提供定制化和标准化的速冻面米制品;位于威海的好当家则专注于海参类预制菜。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预制菜品牌未来会从“品类模式”转到“科技模式”。预制菜是加工即食食品围绕食材、品质、风味的升级。优秀的预制菜品牌会更加重视某一品类或者某几个品类单品的研发,注重新科技的应用。以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什么都能加工,但是在预制菜领域里面,这个已经成为历史了。我们会要求加工丸子的工厂就研究丸子怎么加工,加工红烧肉的工厂就研究红烧肉怎么加工。只有把预制菜变成科技技术的叠加,改变原来低品质、大而全的这种加工模式,预制菜才会有竞争力。这是未来预制菜的一个核心。比如说加工鱼翅的,加工佛跳墙的这类企业已经出现了,未来一定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类预制菜都会有一个两个优秀的企业来去加工。(2)“简化”供应链布局食材端有助于预制菜企业在产品品质上有更大自主权,也能形成有效溯源。如唐人神一直专注于生猪全产业链经营,主营业务是生物饲料、健康养殖、品牌肉品,预制菜的研发上重点开发猪品类产品,对猪的副产品和特殊食材进行开发。国联水产主要从事白对虾、小龙虾和鱼类产品食品加工,目前专攻水产预制菜,发力烤鱼和小龙虾预制菜。得利斯在全国共有山东、北京、陕西、吉林四大生产基地,均具备肉制品精深加工能力,其中在陕西布局的5万吨预制菜产能正在建设中,生产基地距离原料供应地很近,既有成本优势,也更容易实现供应链布局以及产品品质自控。铁丁老师认为,未来预制菜品牌要实现从“成本逻辑”到“价值逻辑”的转变。一定是要用好的菜,用好的肉,用好的水产来去生产优质的预制菜,它才能卖得出去。有原材料优势的预制菜企业,先人一步在食材端发力,大有可为。(3)“深化”渠道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预制菜企业,应充分发挥原有渠道优势,从产品到服务,与B端或C端形成更加紧密的连接,将有助于预制菜企业更快走出去。速冻食品和预制菜在消费者心智中关联属性极强,加上该阵营属于面向C端的大品牌,因此品牌天然具备优势。如安井、三全、海欣为代表的速冻食品大牌,具备最终夺冠的潜质。而以广州酒家、金陵饭店等知名餐饮品牌拥有一波依靠餐厅带来的原点人群,应发力把握好这些已有优势,过分扩张布局反而存在隐患,且难以与渠道巨头抗衡。国内预制菜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培育更优秀的头部品牌,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潜心专注的部分,只有这样预制菜在国内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参考资料:
[1]新零售会客室:2022年预制菜上市企业营收50强
[2]预制菜洞察:押宝预制菜,双汇赢面大吗?
当前,在餐饮食材行业最火爆的品类非预制菜莫属!伴随这个市场风口,食品企业纷纷上车,预制化风潮延伸开来,形成了预制食品大品类。预制菜为什么火?预制菜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未来又有哪些发展趋势?华糖云商出版了《2022 中国预制菜年度发展报告》,我们一起来看看。1、预制菜为什么火?预制菜这个产业的火爆,首先是供给侧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在2022年首先来自政策层面的推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预制菜成为地方政府搞活经济,助力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抓手。我们看到像广东、山东、河南等多地省级政府出台了预制菜的发展政策,我们也看到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涌入预制菜产业。大量的资源和资本涌入产业,推动预制菜行业不断地升温。接下来看一下需求侧。预制菜是为餐饮行业纾困的产业,过去讲餐饮业“三高一低”,房租成本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利润相对较低。从B端需求来看,预制菜为餐饮行业效率提升提供了解决方案。然后从C端来看,这两年疫情我们宅在家里的场景增多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现家庭小型化趋势,家庭平均人数从十几年前的3人变成2.6人,中国还有1.25亿的一人户家庭。家庭小型化,一个人就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又希望享受到烹饪的乐趣,预制菜提供了又懒又馋又能享受烹饪乐趣的解决方案。此外,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人口也需要预制食品提供服务。2、预制菜玩家都有谁?在大食品行业发展的几十年历程中,很少有像预制菜这样一个产业赢得政府、企业、资本等各方面资源的关注。预制菜的火爆吸引了各方面企业主体的加入。第一个主力军我们叫专业型选手,以味知香、好得睐等为代表,它们是传统的预制菜生产企业,专注预制菜某个菜系的深耕,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第二个主力军是什么呢?这两年非常显著的现象,是大量的冷冻食品企业、肉类食品企业加入到预制菜阵营,这些企业实力雄厚,拥有全渠道的商业布局。比如我们的很多冷冻食品和肉类食品企业,在全国有上千个经销商的布局,它们带着渠道的力量加入到预制菜的推广中来。比较有代表性比如山东的肉类企业,还有安井、正大等冻品企业。2022年我们关注到安井发布的战略,它的特点是什么?第一它有很强大的生产和供应链的基础,第二有市场网络的优势,龙头企业的进入也抬高了整个预制菜的竞争门槛,把预制菜的规模实力不断提升。第三支力量就是过去的餐饮企业,大量餐饮企业本身在不断地生产菜肴,投入中央厨房把原来饭店菜肴变成预制菜产品,比如海底捞把堂食的宫爆虾球、辣子鸡丁等变成了预制菜产品。还有西贝预制菜、王家渡菜肴等也受到关注。餐饮企业熟悉消费者喜好,食客喜欢什么菜,就把这个菜转化成工业化产品。另外,这些餐饮店本身的门店,也变成了预制菜展示销售的平台。当然也有餐饮企业开通线上平台,推广自己的预制菜。在餐饮酒店的玩家之外,还有大量的零售商、便利店、卖场等,也和餐饮企业一样加入到预制菜生产、经销行列中来。第四支重要力量来自新消费品牌。最近几年,市场上形成了新的消费人群、消费场景,也涌现出大批的新消费品牌。它们通过线上做热度,为消费者提供高颜值的口味创新的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代表企业有珍味小梅园、麦子妈等。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总,今天也来到了大会现场,他说目前正在线上推广直营店,带给消费者更加愉悦的购物体验。3、产业现状“热、大、散、新”众多企业的加入,让预制菜行业有了百花齐放的感觉。预制菜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华糖新食材总结了热、散、大、新等四个显著特征。第一个热点是热,即持续火爆。确实没有哪个门类受到这么广泛的关注和加入。从相关注册数据来看,2022 年生产经营预制菜的市场主体达到了6.6万家,大量的企业、商业涌入,让这个赛道越来越热。第二个关键词是散,即市场还很分散。预制菜行业还没有出现其他食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现象,整个行业呈现出分散的状态,产业还处在抢跑的阶段。第三个关键词是大,即预制菜发展的蓬勃态势和巨大的市场空间。预制菜的发展规模在4000亿左右,未来几年内将很快突破万亿元的大关。第四个关键词是新,预制菜也是老品新做的代表。这两年围绕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消费渠道,我们在不断地创新产品、创新模式,新产品、新渠道、新模式层出不穷。4、预制菜未来六大发展趋势了解了现状,更重要的是来展望一下未来,预制菜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第一,我们可以断言,未来预制菜行业一定会形成百亿级的行业龙头以及众多的细分品类独角兽的品牌。当前预制菜行业,即使加上冷冻食品板块,还没有突破100亿的企业,一个万亿级的赛道,必然孕育着打造数百亿级龙头企业的空间和潜力。另一方面,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美食类别非常多,大量丰富的食材,让一些细分赛道如肉类、水产等,也孕育着成就独角兽企业的潜力。第二,我们认为将出现BC渠道兼容发展的趋势。目前预制菜主要渠道在B端餐饮,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C端预制菜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两个渠道我们认为出现并驾齐驱的一个格局,才会带来预制菜行业非常美好的未来。第三,围绕预制菜的新兴产业集群大量出现。刚才讲到,这一轮预制菜的发展,一个显著特点是来自政策的支持,各地省市纷纷提出发展预制菜。在资源上有优势的省份,比如有农林牧渔资源的省份,将形成预制菜的产业集群,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第四,产品的形态将日益多样化。预制菜产业可能和大食品行业其他的产业有所差别,一方面这个赛道需要大单品,另一方面菜系的多样性,饮食习惯的多元化,必将推动预制菜产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第五,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严格来讲,目前预制菜类别很热,但是真正能够扎根于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还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从品类热到产品热到品牌热的进程。第六,行业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目前预制菜行业仍没有一个全行业公认的准确的定义和标准。这需要包括协会、企业,包括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整个预制菜行业面向未来发展的标准和行业规范。预制菜行业有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向我们展示出来。我个人评价,现在预制菜产业一方面是抢跑赛,同时也是展开了淘汰赛,企业要做好预制菜产业螺旋式增长的准备。当前大量企业进来,大量产品出现,就会形成供需的矛盾,之后必将出现企业兼并创新、资本的力量。我们做一个产品,既要有达到爆品的爆发力,又要有研究市场和研究消费的耐力,这两者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937817614
华鼎冷链是一家专注于为餐饮连锁品牌、工厂商贸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已经打造成集冷链仓储、冷链零担、冷链到店、信息化服务、金融为一体的全国化食品冻品餐饮火锅食材供应链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标签: